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辣椒(含甜椒)生產國與消費國,播種面積約占世界辣椒播種面積的40%。據了解,目前全國辣椒種植面積3000萬畝,占蔬菜種植面積12%以上,辣椒產量4000萬噸。
各類蔬菜2019年種植面積(單位:萬畝)
中國辣椒早熟種一般1月份播種,晚熟種一般2-3月播種。但因為辣椒具有喜熱的習性,春播和初夏播種最合適,最佳播期在3月至7月份。
從種植面積分布來看,全國有28個省份種植辣椒,形成了貴州、湖南、江西、四川、陜西、河北、河南、吉林等16個重點辣椒產區,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的省份有貴州、江西、湖南、海南、四川、河北、陜西和湖北等8個省。
700億元的產業,離不開育種、種子銷售、種植、收購、加工和辣椒銷售等各個環節的貢獻。為了打通辣椒產業鏈,為行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對四川、貴州、湖南、寧夏、河南、新疆、安徽、福建等辣椒主產區進行了調研。
湖南:引領行業30年
湖南省經作處數據顯示,2018年,全省辣椒播種面積171萬畝。湖南本地辣椒以線椒、牛角椒、朝天椒為主,泡椒少,幾乎沒有甜椒。
湖南辣椒種植面積雖然大,但多為散戶種植,只有個別區域較集中。在洞庭湖區,牛角椒種植較多;而湘中、湘西地區,線椒是主栽品類。
在湖南辣椒種子行業生存,沒有真功夫是不行的。1996年,湘研系列辣椒種銷售16.9萬斤,盈利3600萬元,人均創收40萬元。2006年,深圳永利種業有限公司的辣豐3號問世,10年時間累計銷售6萬斤,全國播種面積超過70萬畝。
貴州:種植面積最大
截止目前,貴州辣椒種植面積為500萬畝,已居全國第一位。據悉,貴州本地已培育出了超過200個辣椒品種(組合),在貴州本地培育的辣椒品種中,香辣味突出、抗低溫、抗高濕的辣椒品種最受種植戶歡迎。
說到貴州辣椒,就得看看遵義。目前,遵義辣椒種植面積現已達200萬畝,占到貴州全省產量的40%、全國產量的12%,居全國7大辣椒主產區首位。
▲遵義辣椒產業區域分布圖
當前,遵義逐步形成了中部區域90萬畝朝天椒、燈籠椒、小米椒等為主的干制和加工辣椒原料產業帶;東部區域50余萬畝團籽椒、指形椒、二荊條等為主的泡腳原料產業帶、北部區域和西部區域50余萬畝朝天椒、線椒為主的鮮椒產業帶。
四川:線椒占八成外地品種,瓜分市場
四川辣椒種植面積7.75萬h㎡,占全國辣椒種植面積130萬h㎡的5.2%,產量143.4萬噸,產值15億元。
四川以菜椒、線辣椒、朝天椒為其主栽種類。菜椒面積2.7萬h㎡,菜椒消費70-80萬噸,春季早熟上市的有攀枝花、西昌,8月高山種植的有理縣、汶川、漢原、茂縣。菜椒主栽品種:洛椒98A、汴椒1號、浙研11、13號、早雜2號、農大301、湘研13號等。線椒主栽品種:二金條、川騰1號、湘辣1號、干椒1號、辛香4號等。
四川朝天椒主栽品種:全國著名的威遠新店七星椒,韓國天宇3號,小米椒和單子朝天椒。四川的西充、南部、簡陽、樂至、安岳、三臺、鹽亭、梓潼、劍閣等縣都是成都豆瓣醬加工原料的種植基地,主要品種有二金條、湘辣4號、干椒1號、辛香8號、博辣紅帥、紅艷、博辣2號。
目前,線椒占到四川辣椒市場的八成。行業人士分析,四川鮮椒價格較高,早春上市約4元/斤,5月露地種植辣椒上市后,價格降至1—2元/斤,7月新上市辣椒最高3元/斤,一般1.5—2元/斤。李春文說,當地辣椒加工廠能承受的最高價格不超過1.3元/斤。
與國內南、北蔬菜基地比,四川的氣候不占優勢,冬季“南菜北運”和夏季“北菜南運”的辣椒都運到四川。
河南:朝天椒種植面積近200萬畝
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三櫻椒每年種植面積達42萬畝,成為遠近聞名的三櫻椒種植基地,1999年,被命名為“中國三櫻椒之鄉”。2019年平均畝產干辣椒432公斤,每公斤售價15元,年產值達27億元以上。
其中河南朝天椒種植面積大、范圍廣,主要分布在豫北(濮陽、內黃、清豐)、豫東(商丘為主)、豫南(許昌、南陽等地)、豫西(洛陽等地),辣椒主要銷往湖南、四川、湖北等辣椒消費大省,還有部分走出國門,遠銷東南亞等地。
河南省清豐縣目前種植面積約30萬畝,是豫北地區最大的辣椒生產集散地,辣椒綜合產值超過10億元。天問、新一帶朝天椒、三櫻椒、韓國世農、益都紅003是主要品種,這些辣椒品種品質優,角型好,顏色靚麗,辣度高,產量高,頗受消費者歡迎。
寧夏:“彭陽辣椒”響當當
寧夏彭陽縣辣椒種植面積15萬畝,是西北乃至全國重要的辣椒產區。牛角椒、枸杞辣椒、彭陽辣椒,是寧夏辣椒的關鍵詞。相比于四川、貴州、湖南等辣椒生產大省,寧夏種植面積相對少,但其生產地位和形成的市場模式卻值得全國借鑒。
牛角椒是寧夏種植的主要辣椒類型,以外銷為主。“牛角椒主要來自國外,國內品種僅占30%;羊角椒正好相反,國內品種占70%。”寧夏農林科學院地質資源研究所副所長謝華說。
“彭陽辣椒”已成為地理標志,也是全國的辣椒品牌。在謝華看來,優越的自然條件、成熟的市場運作、政策的支持,促進了彭陽辣椒發展。
新疆:機械化種植省工省時
新疆因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出產的辣椒產量高、品質好、干物質及紅色素含量高,加之病蟲害少,有利于機械化規模化種植。新疆已成為我國一個重要的制干辣椒產區和理想的工業辣椒生產加工基地,目前種植面積達60萬畝,年產干椒25萬噸以上,干椒年產量占全國的1/5。
據了解,在新疆,人工采收每人每天可收獲20公斤朝天椒,一公斤工資3元,但很難請到工人。機械化采收則不同,一臺設備每天采收50畝,每畝租車成本150—200元之間;用4輛車將辣椒運出,每輛車一天租金400元,比人工采收的運費省一半;再配合將辣椒葉與辣椒分離和剪掉辣椒柄的設備,整個采收過程需要不到10個工人,既省錢,又減少人力投入。
安徽:育種技術成熟
安徽黃淮地區氣候條件適宜辣椒生長,是我國三大辣椒制種地區之一。
黃淮地區辣椒育種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線椒在育種方面的性能遠遠好于泡椒,不僅產量高,而且具有很好的抗病性。
在經營方面,多采用“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可保證農民每畝產值收入不低于2萬元,多增多得,就此一項就為農民增收1000多萬元。
福建:靠近產地確保新鮮
在微博上,曾流傳著一個“中國各省吃辣能力排行榜”,湖南以“最能吃辣”排在第一位,而福建則因“最排斥吃辣”墊底。雖然福建吃辣能力不強,但在福建種植的大棚辣椒因品質好、反季產量大而走俏全國。
福建省內共有三大辣椒種植片區,分別是泉州的大泡椒、漳州的圓椒、福清的大牛椒,僅泉州片區,種植面積就達25000畝。福建生產的辣椒主要銷往湖北武漢、浙江蕭山、安徽合肥、江蘇常州、浙江溫州等地。
對于銷售優勢,一是反季銷售,銷量好,二是福建辣椒比海南等反季節產區更接近銷區,保證了今天采摘的辣椒,明天就能到達銷區,確保新鮮度。